很多小細節是我沒注意過或是不清楚的地方,例如:How do you do?原來是英式用法,Mr.的後面不接first name,以及見面握手的由來。這真是令我慚愧,自己是英語教師,若是這些也弄不清楚,真怕誤人子弟。
剛出社會沒幾年,從小也沒接受過禮儀訓練,現在的最怕正式場合。不知如何應對的我,常常不知道「該起立嗎?」「現在可以坐下了嗎?」「要不要拍手?」「可以開始吃東西了嗎?」總是得偷偷看看別人,才知道該怎麼做。甚至有一次還比校長先進車裡,讓她替我關門。
事實上,可能於文化的隔閣,在面對同事中英語系國家的人見面打招呼時,我常不知該如何應對。每當有人問及:「How are you?」我會停頓幾秒,想想我今天過得好不好呢?回答「Fine.」又似乎有點草率。(小時候老師說不能每次都說Fine,這樣很不禮貌。)這時只好趕緊微笑,假裝開心地說:「Great!」因為之前曾說過「I’m tired.」結果外國老師又關心地接著問「Why?」。為了避免麻煩,「Great!」似乎好一點。不過還真怕他問「What’s the great thing?」
其實無論是西方或是自己的文化,這些應對禮儀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。特別是身為老師的我們,更要以身作則,將這些不會考試,但卻相當重要的禮儀教給孩子。
與外國人之間難免有文化上的隔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